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華興70週年校慶活動1-棒球交流賽

明年是華興建校70週年,各項慶祝活動從今年起陸續展開。

李同文理事長和溫金明(校友13屆,棒球第1),昨日在Line群組中貼出多張照片,華興棒球交流活動已於1117日在學校舉行。

學校現在有國小,國中和高中三個棒球社團。

昨天的活動亦邀請過去學校畢業的棒球校友回校參加,從照片中我只能認出葉國輝教練、13屆溫金明、14屆林華韋、15屆葉志仙、18屆謝長亨。

其他的棒球校友雖不認得,但是只要看見衣服上「華興」兩個字,就知道彼此都是一家人了。

李同文理事長提供的網址連結,有華興林盈賢老師拍攝的許多精彩又清晰的照片,特地挑選數張與華興校友分享。

除了照片之外,林盈賢老師還製作了當日活動的影片,其背景歌曲亦是一首新創作的「華興棒球精神」,請校友們可以點擊下面網址,前往YouTube觀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CaAAG5oVg4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我還留存官校讀書時的書籍

 某天,姪子在家族群組中,上傳了一張圖片,然後說:「二舅,你的書」。

天哪,早就忘了「圖學」這本書,要不是看到封面和封底有我在陸官簽寫的學號和姓名,哪還記得曾經讀過這本書。書的內頁有寫:教官韓重平。

看到這樣簽寫的學號和姓名,我印象中好像記得我應該還有其他在官校時留存的書本。於是在書櫃內仔細的搜找,果然又找到了幾本。

中國軍事思想史及(補充教材)共兩本。

中國軍事思想史的扉頁上寫有「三上教官陳南星,三下教官馮吉權」。

這應該是當時授課的教官,只不過我對兩位教官已完全沒有印象了。

中國軍事思想史補充教材不是印刷品,是影印資料。

該是學校那時印發的吧。

剩下三本都是文學詩詞書籍,第一本是「中國文學史」。

內頁有寫671012日,並註記了二上和二下的期中及期末考成績。

第二本「名詩名詞欣賞」,這是幾年級讀的?,我已記不得了。

書的內頁有寫:教師袁宙宗和教師宋丘龍。

第三本是「愛國詩詞選」。

看到書本封底的簽名,才知道這本是我弟弟陸官54期的書,卻被被我收藏了。

以上就是我到現在還留存的陸軍官校讀書時的書籍。

2024年11月8日 星期五

尤保善-也談華興工友二三事

                                          〜尤保善〜

  戀戀華興部落格版主白毅校友,是個懷舊又懂得感恩的人,為了謝謝華興工友們過去在華興的服務與奉獻,並用以對他們表示永恆的感念,特別仿效軍中模式,幫華興的這些工友們,每人製作一塊名牌,藉著名牌上的名字,再配上大陸歌手莊達菲,為懷念姥姥而創作的這首歌「寫給老唐」的歌,在戀戀華興部落格、FB社團及Line群組中發表,勾起幾段有關我和他們相處的往事回憶。

一、從門房老楊的《老鈴打楊》說起:

  從華興自萬華大理街搬遷到陽明山嶺頭校區,直到我離開華興這段期間(編者註:民45-50),門房的工作一直由老楊(學海)負責,門房分守衛和休息兩區,它是老楊的家。

  華興常有外賓參觀,若是重要外賓我們都要列隊以鼓號相迎,外賓的車隊到達附近,老楊以搖鈴示警,有一回有位重量級的客人到院參觀,我聽到老楊的鈴聲隱約地從門房傳來,於是立刻慌忙地向院長報告《老鈴打楊》了,從此《老鈴打楊》變成同學對我的笑柄。

  老楊有東北人的塊頭,一張憨厚的臉,說得一口道地的山東話,對我們像家人一般和善,每當頑皮的同學向他作弄,他習慣用「他奶奶的小鬼頭」追罵,他說他在山東成長但父母是韓國華僑,退休後要回韓國去。

  在沒有電視的日子裡,周末假日的夜晚,最大的享受就是三五成群地躲在老楊的休息室中聽中廣的廣播劇和傅達仁的籃球轉播,當年的趙氏孤兒、雙槐樹、孔雀東南飛,感人的劇情賺去了我們不少的眼淚。

  從董事長室到門房的彎形馬路約200米,平常的清掃工作我和老楊平分,彎道是分界處,旁邊有很多相思樹,秋冬時分落葉特別多,我常來不及掃,老楊經常來幫忙,他還教我清掃落葉的技巧。


二、擔任一日監購人陪种貫一先生去買菜:

  單位指派專人到廚房監視廚師做菜叫監廚,若跟著採購人去買菜,他的腳色應是監購人,當時華興有這個規矩。种貫一先生一直是華興副食品的採買人,那一天,我擔任一日監購人,陪种貫一先生去中央市場去買菜。

  臨走前林建業老師囑咐我,大蒜營養很好有益健康,晚上菜餚中一定要一盤大蒜炒肉絲,我把林老師的要求告訴种先生。种貫一先生有一副老J的面孔,神情篤定,經驗老到,他在市場的人面很熟,早上7點領我到達市場,他在前面採購,我跟在後面跑,看他從不討價還價,不論肉舖菜攤只要向店家交代一下立馬成交,不消一個小時菜就買好了,回到學校不久菜由專車運到廚房,一樣都不少。說到那盤大蒜炒肉絲,同學很不買帳,肉絲吃了大蒜剩下,回收了一大桶,成為我和林建業老師日後的一個共同的遺憾。 

三、私自潛溜到廚房裡去覓食靠廚工老李接應:

  在華興我參加樂隊,由於身分特殊,在生活上有很多方便,我們可以晚睡,十七八歲正當發育時期,肚子常常餓得發慌,我們這夥人常常半夜裡私自潛溜到廚房裡去覓食,廚房是學校的禁區,沒有人幫我們開門是進不去的,進了門若沒人給我門備食仍然吃不到東西,這就要特別感謝廚工老李的接應,當時梁景岳發明一種辣椒拌醬油的醬料,將冷饅頭沾著吃。

四、從侯賀臣對黃院長的緬懷詩想到另一位佳人:

  侯賀臣在對黃院長紀念冊中緬懷詩寫道:
「上舒伏闕勇陳情,代父鳴冤是遠行;
    
孝蹟堪豋列女傳,川沙今亦有緹縈。」

詩的內容一般學弟妹們看了一定不明白裡面的意思。原來裡面隱藏著一個感人的故事。故事是說:黃院長的故居在上海的崇明島,早年老太爺在那兒發跡,事業做得很大,沿著長江有十幾間商行,因為財大惹人眼紅,老太爺遭人誣陷入獄;院長以女兒之身奮力營救,最後在上海租界青幫大老杜月笙的協助下,安然出獄幸免於難。

  大家都知道黃院長是個孝女,在任院長期間特別接老太爺來院裡親自奉養,每年過年我還從老太爺手中接過壓歲錢,為了感恩,一度還給杜月笙的兒媳在院裡安插了一個工友的職位,因此讓我想起另一位佳人。

五、向華興每一位員工致敬:

  歲月如箭,屈指已70年,早年華興的工友多已凋零,但留下的回憶仍有源源不絕的溫度,特向華興每一位員工致敬。

2024年11月7日 星期四

感念華興的職工(友)

我們在華興校園裡讀書,課業上有各級老師在教導,生活上有保育老師在照顧,使我們能在一個安定的環境下學習與成長。然而校園裡還有許多庶務工作要做,例如倉儲的管理維護,校園裡的割草修樹、三餐伙食的供應,白天校門看管,夜間校園的安全巡守…等,這些都需要依靠另外一批人員來執行,他們就是學校裡的職工,我們平常都喊他們為工友,而這些工友,我們還記得幾位呢?

  聽林(建業)校長、李(美珍)主任,以及馬(才寶)老師回憶說,學校裡的工友,大多是民國38年隨政府來台的老兵,當年他們退伍後也無法回到大陸老家,只能在台灣繼續謀求一職工作餬口養家,華興便成了他們在台灣的另外一個家。馬老師說:「這些先輩們多半終身未娶,他們前半生奉獻给國家,出生入死;後半生服務華興,無怨無悔。」聽著令人敬嘆。

  由於他們的身分較為卑微,不能對比上老師和職員,學校裡的各種活動,看不到他們的頭臉,有外賓參訪時也拍不到他們的鏡頭,在華興歷史回顧的照片中,很難看到有他們身影的照片。而我們一般學生,甚至連他們完整的姓名都不知道,只是在校園裡跟著,老郭、老周、老毛、老李…的亂喊亂叫。


老郭(德增)和老周(鼎光)

  有關華興老工友的回憶,在戀戀華興群組裡的師長和校友們,大家曾經慢慢回憶、琢磨和討論過,許多對老工友的回憶和印象,也慢慢出現,我把它們歸整為「老郭放熱水一文的迴響」,並發表在戀戀華興部落格上面。

https://b3006pai.blogspot.com/2024/09/blog-post_9.html


(侯賀臣和种貫一)

  我把該篇文章,以及我後來整理出一份30多位職工的名單,一起傳給林校長,請他幫忙補充。林校長過去在文章中曾寫道,侯賀臣、种貫一和蔣興,他們三位原來身分是工友,但是因為本身條件的傑出和工作的努力,經黃若瑛院長提拔,調升他們為學校裡正式的職員。侯賀臣在大陸時是滕縣下某一個區的區長,初到華興時擔任門房看守,後調升職員。在黃院長逝世紀念專輯第60頁,他還寫了一首有168個字的律詩悼念。


(侯賀臣寫的詩)

  种貫一在大陸時曾擔任鄉長,初到華興的職務是廚工,後來也調升為職員。蔣興是退伍軍人,在大陸打過仗,來台後戍守過金門,他初到華興擔任工友,校園裡的水電、木工、玻璃修護,他樣樣都會,且因為有指揮能力,黃院長提升他為學校裡正式的職員,並擔任工友班班長,指揮和調度工友工作。他原本就寫得一手好字,工作餘暇更拿著舊報紙練習寫毛筆字,總務處裡的公文簽呈、抄寫,以及學校後來辦活動時的大看板字,也都有勞他幫忙書寫和製作。


(蔣興和談太儁校長)

  林校長看著我提供的職工名單,回憶補充說,老郭叫郭德增,他在大陸江西老家是地主,蔣經國擔任贛南督察行政專員時,曾借住在他們家。司機老趙叫趙根發,厨房班長歪嘴老李是李子信。老曹(積玉)是董事長和院長辦公室工友,老毛(德能)是小學部工友,老楊(學海)擔任門房看管,老謝(樹根)是清潔工友。


(林校長、沈天財和种貫一)

  老周(鼎光,因為是廣西人,也叫老廣),負責校園環境維護及安全工作。名單中彭海和負責男生宿舍及工友宿舍燒鍋爐熱水,周德華負責採購,每天要到圓山飯店拿剩餘的麵包回華興,而陳希村和陳威都是木工。負責管理大禮堂後面播音室是老劉(友發,不是牛)。還有一位工友住在大操場邊,養了十幾隻羊在校園裡幫忙吃草。另外第2屆的林相洪校友,畢業後回校擔任嶺頭水源地打水工作。第3屆的梁信徒畢業回校,朱承杰主任教他負責養雞工作。蕭明四郎是後來的理髮師。

  華興的這些工友,除了後來調升成正式職員的三位外,其他的幾乎都沒有照片留存在華興,我們現在只有他們名字的資料。大陸歌手莊達菲寫唱了一首「寫給老唐」的歌,歌聲中的老唐其實是莊達菲的姥姥,她因為懷念姥姥而創作了這首歌。我想用這首歌當背景歌曲,然後仿效軍中模式,幫華興的這些工友們,每人製作一塊名牌,調升職員的三位用藍色,男性工友用綠色,女性工友則用粉紅色,藉著名牌上的名字,讓我們謝謝他()們過去在華興的服務與奉獻,並以資永恆感念他()們。

(點擊播放名牌影片)



























 

2024年11月3日 星期日

2024年10月去越南旅遊做的三段影片

202410月去越南旅遊做的三段影片

一、團友篇:

 

二、人像篇:

 

三、風景篇:




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葉元翔-陪父親走過骨髓移植的日子

  收到「中華骨髓移植關懷協會」寄來113年秋冬版專刊,我依往例全部看一遍,每期我都會看一下刊內的捐款芳名錄,看看又有哪些華興師長和校友們在默默捐款。

  本期看到一篇文章「陪父親走過骨髓移植的日子」,作者是葉元翔。直到看到文章中寫:
「後來爸爸告訴他國中時的導師錢文星自己的病況…。在一個巧妙機緣下遇到了廖肇華理事長和寶珠老師…。令人感動的事:從未謀面的廖理事長竟然親自登門拜訪…」。我才知道這是一篇有關華興校友的文章,從過去知道的情況下,我也認出這位校友是第20屆的葉學騰。

  我們華興校友在有困難需要幫助時,雖然不見得馬上會得到立即的幫助,但是冥冥之中,最後總能獲得一些幫助。我們謝謝錢文星老師及時的協助,更謝謝黃寶珠老師和廖肇華醫師創立的「中華骨髓移植關懷協會」,給予葉學騰校友後續的支助和照顧。

=========================================================

以下文章轉載自中華骨髓移植關懷協會:http://tbmtsa.org/index.html

葉元翔-陪父親走過骨髓移植的日子:

http://tbmtsa.org/friend/friend_2024_2.html#a4

我生長在一個單親家庭,爸爸從事水果生意,照顧我和妹妹。他一向身體狀況都很好,我們家很注重家庭休間運動,全家一有空就會去參加市府辦的戶外活動。爸爸要求我們品格教育勝過一切,在課業上如有什麼需求,他總是在不寬裕情況下仍努力達成求學中的需求,我靜心思想-我真的有一個愛我、且又嚴肅又嘮叨的父親。

日子平穩的過,有一天強壯的爸爸突然生病了,本以為是一般感冒,在家躺了快一星期,他的好友來家裡探望,見狀不尋常硬是要他去醫院急診。1091117日爸爸自己去長庚急診,各項檢查出爐後診斷出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大家都錯愕,連堅強的爸爸自己也不知所措,我們都看得出來他的焦慮與不安,他擔心往後我與妹妹生活的照料。

在長庚接受了化學治療,病情彷彿控制了,誰料才一年七個月後又被驗出有復發的情況,原本決定在長庚做移植,姑媽與兩個叔叔都做了比對,結果大叔叔與爸爸吻合,正值全家都慶幸時,醫院說大叔的血紅素太低不適合;爸爸非常難過,醫生建議從慈濟找合適的捐贈者,但爸爸考量經濟狀況實在無法支付配對等各項昂貴的費用,我也想捐幹細胞給爸爸,但醫生卻說沒有完全吻合有風險,不能接受我的捐贈,自此爸爸就完全放棄醫療了!

後來爸爸告訴他國中時的導師錢文星自己的病況,且告知他完全放棄治療,錢老師見狀況不妙且命在旦夕。在一個巧妙機緣下遇到了廖肇華理事長和

寶珠老師,向他們述說了爸爸的概況,令人感動的事:從未謀面的廖理事長竟然親自登門拜訪,更詳細地瞭解了爸爸的病況並鼓勵爸爸勇敢就醫,在多方的勸說下幫爸爸安排就醫管道,並介紹了一直在各醫院支援病友的中華骨髓移植關懷協會。起初爸爸不願意轉診至臺北榮總,因為無法擺脫爺爺在榮總過世的場景,百般勸說終究答應去北榮就醫,這都是緣分吧!

  在北榮往返就診、多方評估後,出乎意料之外蕭主任竟然果斷地說考慮用我的幹細胞,我欣然答應!因為我可以救我最愛的爸爸!我勇敢配合蕭主任的各項囑咐,在收集幹細胞之前小心翼翼不要生病、不感冒,生活作息正常以便捐贈順利!學校知道我願捐髓救父,更是在學校平日籃球校隊練球或課程上給予許多的配合與幫助。

  無菌室移植這段日子,是爸爸最無助最軟弱的時刻。這段日子,爸爸整個人都變了,外觀像非洲難民,我們去看他都快認不出他來了,外婆和妹妹見狀就一直哭,爸爸總是交代我們不用跑這麼遠來看他,我知道爸爸怕我們傷心,又怕我們耽誤學校課業,農曆年將近,家人無法團聚好難過,尤其是–爸爸!

  慶幸,在這爸爸最艱困的日子裡,廖理事長帶領著協會同仁時刻關照,知道家人無法就近照料,爸爸缺乏的物資隨時應急送過來。療程雖苦,總算平安順利一一過關。目前仍在努力調養康復中,在此感謝北榮蕭主任帶領的醫療團隊無微不至的細心照護,衷心感謝協會的關愛及華興師長同學們的鼓勵與支持~感恩。

  最後仍要鼓勵社會大眾勇敢捐髓救人,我的身體在捐贈後並無任何不良反應,反而因此更加珍惜健康愛護家人愛惜生命,成為更好的籃球校隊、更努力向上的學生。 

2024年10月2日 星期三

李著華會長專訪華興第一代金龍隊「少棒魔手」陳智源

芝加哥臺大校友會長李著華-專訪華興第一代金龍隊「少棒魔手」陳智源

 

華興第15屆白毅校友文圖編輯說明:

1.陳智源是華興第13屆校友,也是第一代金龍隊「少棒魔手」。2024825日,美國芝加哥臺大校友會在文教中心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黃登亮教授主講延年益壽之道,現場陳智源以神秘佳賓身分獲邀參加。

 

(左圖)李著華、陳智源及郭笑榮合影留念、
(右圖)神秘佳賓陳智源獲得熱烈掌聲

照片取自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芝加哥華僑文教服務中心

2.臺大校友會會長李著華之後於9月下旬專程去訪問陳智源。

下面的文章及照片,均轉載自李著華會長於926日發表在FB的文章。=============================================

李著華-【一場永不落幕的人生賽局】在風城芝加哥專訪世界”少棒魔手”陳智源https://www.facebook.com/danny.lee.1088893 

  19698月底在美國賓州威廉波特的世界少棒冠軍賽場上,一位來自台灣台中金龍少棒隊的”魔手”陳智源,他以精準穩健又變化多端的投球和強勁的打擊,領導中華隊奪下了第一座歷史性的世界少棒冠軍而轟動全台灣,這個當年被譽為「少棒魔手」的少年,後來轉向學術發展, 他來到美國留學取得博士學位,再到芝加哥任職, 現在他已從職場退休多年,已近垂暮之年。

(少棒魔手陳智源)

  20249月下旬, 一個飄落細雨的秋天下午我與內人笑榮驅車去到芝加哥郊區北溪市Northbrook陳智源的住屋拜訪他,並對他做了長達兩個半小時的訪談,讓我們深切的感受到陳智源的內心世界是多麼寬平遼闊和平靜,陳智源的人生充滿了精彩的故事,他用意志與行動證明了,只要有夢想、只要有毅力和努力,就能夠創造屬於人生的奇蹟。

  當我們在雨中抵達陳智源的住所時 ,他親切的前來迎接我們,他的家室才新刷上了油漆,窗明几淨,走進他家的客廳,陳設井然,清爽舒適,其中最引我注目的就是那張掛在正廳牆上他與已故妻子張琰的巨幅合照,他對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可想而知。

  陳智源對我和笑榮說,這是他第一次接受專訪,他之前也沒有預期過會受訪。個性內向靦腆的陳智源說:「我是一個退休多年的人了, 生活很簡單,尤其是我太太去世後,我除了參加教會活動外,幾乎都很少外出。」

  陳智源的夫人張琰是他在新墨西哥大學博士班的學妹,她來自中國上海,後來他們取得博士後先後來到芝加哥,並在同一家公司成為同事,夫妻倆鶼鰈情深,2016年張琰因癌症不幸離世,所以現在陳智源是一個人獨居在芝加哥。

 看到陳智源陳列在客廳中一張張具有50多年歷史的灰黃照片,我們自然從他輝煌的少棒年代談起,我問陳智源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他當年是如何被挖掘成為少棒球員的?

「我當年就讀台南市立人國小五年級時很喜歡打躲避球,有一天我們學校的棒球隊教練石榮堯老師看到我打躲避球很不錯,就問我有沒有興趣改打棒球,起初我並沒有答應他,後來他又來找我,我才加入了學校的棒球隊,並且接受了他和林金塗教練的教導,在升上六年級後,我便從二壘手改為投手」。

  陳智源回憶起當年成為少棒球員後並沒有想到要到外國參加比賽,每天都在學校參加至少三小時的練習,後來因為日本和歌山少棒隊來台灣比賽輸給台東紅葉隊後,中華隊決定組精英隊,以台中金龍為名前往日本參加遠東區比賽,他有幸被方水泉教練識中在選拔賽後被選為十四位成員之一,並且與郭源治成為中華隊的兩位先發主力投手,還接受譚信民等教練特別教導。

  「棒球是我童年中最重要的回憶,我們當年在在集訓時,非常刻苦,是集體住在台中市副議長陳慶星所經營的農友之家,大家一起苦練,全心全力,非常合作,沒想到去日本比賽時竟然連連打敗了關島隊和日本隊而贏得遠東區冠軍!

  担任金龍隊主力投手的陳智源回憶道:「記得當時我們的教練跟我們說,日本隊輸的很不服氣,當我們在美國威廉波特參加世界少棒賽時,還控告我們所使用的球棒不合格,其實我們所使用的球棒都是日本製造的,後來日本隊竟又私下要求我們放棄參加世界少棒賽的機會,但我們拒絕了他們無理的要求!」

  陳智源說,金龍隊從日本凱旋歸來後,立刻受到各界的熱烈支持,他們在台北集訓做最後的操練,並住在台北天使飯店,但在出征美國前夕,他的捕手搭檔蔡松輝竟然受了傷,原本球隊準備撤換他,但陳智源請求教練留住他,所以後來他倆才能在世界少棒賽中聯手完成堅強的防守,讓對手加拿大和美西隊難以招架。

  在談起當年在威廉波特的比賽,陳智源似乎又回到了神勇的「少棒魔手」年代,他的眼神閃爍著光芒,中氣十足的說道:「那是一段充滿挑戰和興奮的日子,我們第一次到美國,個個都充滿信心,每場比賽都全力以赴,為了榮譽而戰。當我們最終贏得冠軍時,那種喜悅和成就感,至今仍難忘懷,不過那是教練和全隊隊友的努力,我只是盡力做好自己的本分,為球隊做出貢獻,能夠和隊友們一起創造歷史,是我最大的榮幸。」

  陳智源很謙虛地表示:「贏得世界少棒賽冠軍當然是非常高興,回到台灣後我們像英雄般的受到歡迎,也榮獲先總統蔣公的接待,並有幸進入蔣夫人所創辦的華興中學就讀。」

  陳智源說:「原本我還是有意繼續往棒球方面發展的,但是後來我發現自已的手肘有些問題,投球已不如以往強勁,後來在高二時我決心放棄棒球,轉往學業方面發展。

  陳智源在經過一番努力後,參加聯考進入逢甲大學機械系就讀,畢業後他申請到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奬學金,憑著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奮鬥,他先後取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並成為第一位取得留美博士學位的中華少棒隊球員,堪稱允文允武好青年!

  談起這段求學經歷,陳智源表示:「我認為打球和讀書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特別的訣竅,只要用心去做,只要全力以赴,都可以成功的。」

  陳智源是於1988年來到芝加哥John Crane公司就職的,他的公司是一家專注於機械密封、聯軸器和輔助系統的專業公司,陳智源擔任高級工程師職務,不久後他的夫人在新墨西哥大學研究所畢業後也前來這家公司任職,並開啟了他們在芝加哥的職業生涯與家庭生活。

「我本人比較內向,但是我太太比較外向,我們平時一起上班工作,回到家裡也是常在談公司的事,我們都是基督徒,也一起到教會,過去在教會裡,我擔任主日學老師,我太太是教會合唱團的指揮,教會給我們很充實的精神生活。」

  陳智源說,他在2020年從公司退休後,生活就比較安逸,他個人對養蘭花和集郵很有興趣,曾經一次養蘭花多達一百多盆,他也展現了一些集郵冊給我們看。陳智源說,他平時也喜歡在住家附近散步以及研究古字畫和收看電視的NBA球賽,享受退休生活的樂趣。 陳智源表示,他對於少棒比賽已經不再關心了,他也說他已完全脫離了體育圈,跟往年的金龍少棒隊的隊友也很少聯繫,他特別向我們提到往年少棒隊的「福將」余宏開不幸年輕時車禍身亡,以及他的好友搭檔(註:蔡松輝)現在在台灣憂鬱落魄的遭遇,他說這些都讓他深感人世間之滄桑變化。

  由於在多年的棒球生涯中給陳智源留下了不少傷痛,他的手、肘和肩都曾因為過度運動傷害而接受過治療,他特別以感恩的心提到芝加哥著名骨科黃登亮醫師的專業治療。陳智源表示:「黃醫師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醫生,他的治療讓我能夠在退休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我非常感謝他。」

  今年三月陳智源一度返回台灣去到長庚養生文化村,準備申請在那裡度過自已的晚年生活,但是後來他感覺台灣的氣候讓出國已久的他已不適應,並且跟比自己年紀更大的人居住在同一個環境中讓他也不能接受,所以他改變了心意,放棄了返台養老的念頭,至於以後的計劃還不一定,他說:「我將來也有可能從芝加哥回到老家台南市故鄉定居,我的父母親已經離世,但是我二哥一家還住在台南那邊,大家就近照顧也比較方便。」

(蔣總統及夫人召見金龍隊全體隊員)

  從威廉波特的冠軍投手,到今天的退休長者,「少棒魔手」陳智源一生已從絢爛歸於平淡,他一切都隨遇而安,都不強求,他一生的經歷就像是一場永不落幕的人生賽局,在球場上,在人生舞台上,他永遠是一位不孤獨的英雄,當年的「少棒魔手」已經使他成為台灣棒球歷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採訪完他的故事讓我們深受感動,當然他的人生也值得我們學習和傳頌!

(本文作者李著華與陳智源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