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尤保善-在華興用餐的回憶

尤學長這篇文章原來是參加華興70週年紀念徵文的投稿文。後來我和他說,文章有1047字,超出徵文400-600字的規定,請他重寫一篇。他後來又傳了一篇舊文「華興的青青校樹」,要我幫他把文章精簡至600字內再投稿。

尤學長不幸於43日意外逝世,這篇成了他最後一篇文章。
今天刊出這篇文章,謝謝他過去對戀戀華興部落格的支持。
向他致敬、說感謝,也懷念他。

========================================

入華興的第一餐

  中型的麵包車載著十幾個孩子,由方老師領隊從基隆大陳島義民接待所直驅台北,進入設立在萬華大理街台糖幼兒園的華興育幼院本部已是下午時分,發衣服、洗澡後接著就是吃飯。當時院長是皮以書女士,副院長是劉桂珍女士,我們進入餐廳飯菜已經擺好,五菜一湯和一大桶白米飯,劉副院長穿著高貴的旗袍,親切的招呼我們吃飯。來自戰地的孩子,看到什麼都好吃,尤其是那桶晶亮冒氣的白米飯,格外誘人,每人都吃了兩大碗。

 

吃飯要感謝上帝

  一天,看我們吃飯的由陳錦梅老師輪值,他聽我們在吃飯前要唸一段謝飯辭:「農夫種稻,十分辛苦;我們吃飯,謝謝農夫。」聽後,覺得不妥。陳老師拋出一個建議:「農夫種稻果然辛苦,但你們吃的飯來自上帝的愛,所以要感謝上帝!」從此以後謝飯詞改成:「農夫種稻,十分辛苦;我們吃飯,感謝上帝。」直到以後謝飯歌出現。

 

難忘的香港菜

  香港菜,是一種花生、豆干、肉丁拌豆瓣醬的炒菜。那天,我們吃這道菜,大家胃口大開,大快朵頤,口齒留香,連飯桶都吃翻了。飯後大家拍拍肚子想,這麼對胃的菜總要來個名字,今天正穿新的格子香港衫,就叫它「香港菜」吧!

 

吃麵比賽

  在華興每週三吃一次大鍋麵。大鍋麵,它是一種用煮的乾麵,麵條勁軟,裡面有許多吃起來很鮮甜的作料,會讓人一碗接一碗的難以罷手。當年在席間常上演誰吃得多的糗事。班上戴錦華同學畢業後在華興任教,還難改端一鍋獨享的習慣,得到學生給他【戴一鍋】的稱號。                                                 

 

榮譽餐

  自從餐廳搬到史培曼堂以後,黃院長實施一種獎勵方法叫做榮譽餐,在餐廳中間特別留出位置,鼓勵品學文藝表現好的學生和院長一起吃飯。因為榮譽餐中有雞腿、香腸,菜色遠勝普通餐,所以特別吸引人。我吃過3次,兩次美術,一次作文。

 

快樂的耶誕餐

  耶誕餐從華興初創開始就是每一個華興孩子的驚喜和等待。承辦人由美國航空隊眷屬到個人;承辦地由婦聯會、中山堂到學校大禮堂。這一天有大餐可吃,玩具可拿,表演可看,是走出華興的校友共同的回憶。縱然在華興經費最拮据的時候,美軍退役軍人菲力先生還自掏腰包的撐住這個場面,讓孩子的美夢一路延續。為了讓這個傳統源源不斷地傳遞,開始從我們初中第一屆校友接辦,已經連續承傳了二十幾年。

 

最後的晚餐

  因為我們高中升學考試全班皆捷,有四個同學還名列榜首,打響了初中部升學的第一砲。總統蔣公和夫人特別在陽明山官邸招待我們吃飯,記憶裡庭院十分幽靜,空氣中飄著淡淡的花香,夫人像媽媽一樣的靠近我們,親切地幫我門夾菜。

 

結語:

  華興已70週年,在華興生活的記憶裡,以吃飯這檔事特別令人感念,直到現在80多歲,心頭還是迴盪著一份暖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的留言。